奖项名称 |
类别 |
等级 |
主要完成人 |
年度 |
光电材料在海洋腐蚀防护中的应用及光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|
青岛市自然科学奖 |
二等 |
陈卓元 |
2018 |
环式电子传递、磷酸戊糖途径和光呼吸在藻类抗逆中的协同作用 |
青岛市自然科学奖 |
三等 |
王广策等 |
2018 |
海底热液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 |
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|
二等 |
曾志刚等 |
2018 |
GB/T 32119和GB/T 32120在严苛环境和复杂部位钢结构防腐中的应用 |
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|
二等 |
赵霞等 |
2018 |
黄东海大型致灾水母生活史及其灾害发生机制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一等 |
孙松等 |
2018 |
湛江港钢结构新型包覆防腐与修复技术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一等 |
李言涛等 |
2018 |
对虾免疫防御体系的系统解析及应用途径研究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李富花等 |
2018 |
仿生超滑表面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防护机制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王鹏等 |
2018 |
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 |
中国专利奖 |
优秀奖 |
曹西华,伟德国际备用网站:俞志明等 |
2018 |
夏邦美 |
第五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 |
突出成就奖 |
夏邦美 |
2018 |
"科学”号深远海综合探测平台研发与应用 |
优秀海洋工程 |
|
孙松等 |
2018 |
热带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集体 |
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|
|
胡敦欣、王凡等 |
2017 |
现代海洋牧场构建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团队 |
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|
|
杨红生等 |
2017 |
太平洋西边界流与边缘海交换的动力机制 |
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|
二等 |
袁东亮等 |
2017 |
水母毒素及蜇伤防治研究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一等 |
于华华等 |
2017 |
海洋双壳贝类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子组成及其免疫调节机制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一等 |
王玲玲,邱丽梅等 |
2017 |
海洋微型生物的生态特点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肖天等 |
2017 |
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 |
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曾志刚等 |
2017 |
黄海底栖端足类 |
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|
|
任先秋 沙忠利 |
2017 |
黄渤海软体动物图志 |
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|
|
张素萍等 |
2017 |
海底热液产物的形成演变研究 |
青岛市自然科学奖 |
二等 |
曾志刚等 |
2017 |
典型海湾生境(海草床)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发与示范 |
青岛市科技进步奖 |
二等 |
周毅等 |
2017 |
火电厂混凝土冷却塔损伤修复与腐蚀防护技术 |
青岛市科技进步奖 |
三等 |
孙丛涛等 |
2017 |
吴龙飞 |
青岛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|
|
吴龙飞 |
2017 |
天然海水中金属材料绿色缓蚀剂的研究应用 |
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科技进步奖 |
二等 |
张杰等 |
2017 |
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 |
第二届山东省专利奖 |
一等 |
曹西华等 |
2017 |
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|
海洋工程科技奖 社会公益类 |
一等 |
周毅,杨红生等 |
2017 |
海洋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|
海洋工程科技奖 基础研究类 |
二等 |
张盾等 |
2017 |
胶州湾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系统研究 |
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一等 |
孙松等 |
2016 |
定位壳聚糖硫酸酯制备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|
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邢荣娥等 |
2016 |
基于超疏水表面的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开发研究 |
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王鹏等 |
2016 |
海洋红藻卤代活性成分的发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|
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 |
二等 |
王斌贵等 |
2016 |
胡敦欣 |
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|
最高奖 |
胡敦欣 |
2016 |
海洋红藻中卤代化合物的快速识别、精准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|
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|
二等奖 |
王斌贵等 |
2016 |
牡蛎基因组解析与潮间带适应的分子机制 |
山东省自然科学奖 |
二等奖 |
张国范 |
2016 |
海藻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分子多样性与活性研究 |
青岛市自然科学奖 |
一等 |
王斌贵等 |
2016 |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创新团队(创新团队) |
青岛市科技进步奖 |
一等 |
李鹏程等 |
2016 |